現代環境雕塑的概念及其發展背景
現代環境雕塑不同于藝術家的創作雕塑,后者是藝術家個人不受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受“服務對象”的附加條件所規定限制,是獨立自主的一種藝術創作行為。而現代環境雕塑是一種將雕塑與周圍建筑環境、地域文化、社會歷史綜合考慮的藝術創作,是一種將藝術創作概念與城市生活空間結合在一起的藝術活動。因此,如果把一件成功的雕塑藝術品隨便放在城市某個地點,事前沒有考慮它周圍的建筑,環境和城市的文脈,它有可能不是一件好的現代環境雕塑。
工業革命以后,現代建筑改變了城市面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環境,但是二戰以后,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人們對建筑和建筑環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除了提供人們生活、工作、娛樂的空間外,還要滿足人們視覺上的要求和享受,要體現更多的人情昧,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可能為這個要求提供物質基礎。大量現代公共建筑,如機場、火車站、商業中心的出現為現代環境雕塑提供了舞臺。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制定了公共藝術綱要,規定新建公共建筑的1%工程費用必須用于公共藝術品的建造上,通常由建筑師根據環境設計的構思,對環境雕塑的選點及形式風格提出設想,并提名至少三個他認為合適的藝術家來承擔設計工作。地方聯邦政府委托博物館專家、藝術評論家組成小組,再由小組選出藝術家及作品方案,必要時還可向建筑師提出對建筑物和藝術品設置總體的更改建議。這樣,既解決了建設經費、場地設置的問題,又達到了城市環境美化和藝術普及的多重效果。
科學技術和現代藝術的發展更是拓寬了現代環境雕塑的創作手段,如動態藝術、視幻藝術、電子技術、光影及音響效果也被引用到了現代環境雕塑的作品中來。不僅給環境雕塑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使傳統靜止的雕塑變“活”了。大眾雖然有著各種差異,如文化程度、職業背景、藝術趣味、鑒賞水平等,但對優美愉快的社會環境都有共同的要求。那些和人們朝夕相處的環境雕塑陶冶著人們的心情,調節人們緊張的生活,有的會不知不覺地被看作自己生活家園的標志,引起懷念之情而深入人心。也許大多數市民并不一定理解許多抽象的現代環境雕塑所表達的含義,但他們都不否認現代環境雕塑有助于改變環境面貌。
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初,環境雕塑作為美化城市的一種手段,而受到重視。經過20多年的發展,涌現了不少優秀的環境雕塑作品。最近,上海市政府提出了“一縱、兩橫、三環、多心”四大層次雕塑景觀建設,上海將在2020年新建5000座環境雕塑,這些新建的雕塑將涵蓋藝術文化、歷史文脈、民俗生活、國際文化交流四大題材。在建設制度上,上海將改變過去城市雕塑一切由行政機關包辦的做法,全面引入國際上先進的城市雕塑藝術策劃人制度,上海將迎來一個新的環境雕塑繁榮建設時期。轉章轉載請注明:曲陽中泰園林雕塑有限公司http://www.iklanbase.com/